雙語 | 起猛了?機器人竟然在馬拉松賽道上跑步!
出處:未知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11 10:19:45
機器人在馬拉松賽道上跑步是什么場景?最近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在北京舉行!此次比賽,共計20支人形機器人隊伍參與,一起來和小貝看看這場比賽和普通的馬拉松有何不同吧。
這場賽事首創(chuàng)“人機共跑”模式,但為保障安全,人類與機器人賽道通過鐵馬隔離,機器人需在專用賽道上完成21.0975公里的挑戰(zhàn)。規(guī)則要求機器人按“Z型布陣”起跑,前后間距3米,超車需主動繞行。更嚴苛的是,更換電池或機器人需在補給站完成,每次更換機器人將罰時10分鐘,最終成績?yōu)閷嶋H用時與罰時總和。
值得注意的是,與人類跑馬拉松集體出發(fā)不同,人形機器人是按順序逐個出發(fā)。參賽機器人需滿足身高0.5—2米、雙足行走或奔跑等硬性條件,禁用輪式結構,且全程需自主應對復雜地形與突發(fā)狀況。
實際上,機器人的奔跑速度與人類還有較大差距。據(jù)新華社報道,一些參賽機器人,最高奔跑時速可達12公里。多位業(yè)內人士介紹,由數(shù)千個零部件構成的人形機器人,要想在穩(wěn)定狀態(tài)下長時間奔跑,仍面臨不小挑戰(zhàn)。
事實上,跑步對于機器人來說,考驗的就不是單一的算法或是本體硬件,而是整個系統(tǒng)的極限。越接近人類體型的人形機器人,跑起來就越吃力。硬件結構越復雜、機身越重,運動負擔就越重。
人工智能是指研究、開發(fā)用于模擬、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、方法及技術系統(tǒng)的科學,英文表達為“Artificial Intelligence”,簡稱“AI”。 離身智能指的是脫離物理實體、依賴符號運算或數(shù)據(jù)模型的智能形態(tài),如大語言模型(ChatGPT)等。英文表達為“Disembodied Intelligence”。 具身智能指的是通過物理身體與環(huán)境實時交互實現(xiàn)感知、認知、決策和行動一體化的智能形態(tài)。英文表達為“Embodied Intelligence”。 人形機器人指的是模仿人類外形與行為的機器人,具備雙足行走、手臂操作等功能,被視為智能機器人的最高形態(tài)和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。英文表達為“Humanoid Robot”。我們常常說人工智能、離身智能、具身智能、智能機器人、人形機器人,這些大家不一定能分得清,小貝整理了相關英文,一起看看。
事實上,人形機器人與人類共跑馬拉松,對于主辦方、參賽隊、人類選手、觀眾來說都是世界首次。未來,我們也許會見證技術持續(xù)進步,人形機器人也會被應用在更多場景中,以前的科幻想象離我們也會越來越近。